城镇化已经成为 21 世纪全球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的最新预计,到
2050 年全球城镇人口的占比将从 2021 年的 56% 上升至 68%。尽管城市化带来就业机会增长、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公共服务改善等诸多益处,但过去几十年城市化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各种弊病,例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与交通拥堵等。随着中国城镇化率逼近 70%,城镇化已经进入“中速阶段”,推动城市发展的转型成为必然。城市建设和发展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实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为城市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与当前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紧密关联。交通系统的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以机动化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增加了城市居民日常的久坐行为,对居民身心健康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此外,低收入者、老年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在交通资源获取方面存在劣势,这限制了他们的流动性, 并对社会公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交通领域的新技术与新理念(例如按需出行服务、共享出行、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 也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十四五”规划(2020-2025) 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发展低碳城市和低碳交通系统,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福祉和社会公平等关键战略。如何将绿色和低碳交通发展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是从事相关领域的相关学者和管理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本分论坛将由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碳中和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北大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组织,邀请国内外地理学、空间规划学、城市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著名专家共同探讨下列主题:
-绿色低碳交通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 - 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与城镇化转型发展 - 交通与气候变化
-交通与居民生活质量 - 公交导向发展
-交通与低碳生活方式 - 交通领域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交通与社会公平 - 交通与公共健康
-交通与城市韧性 - 绿色交通的商业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