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多•弗雷•鲁伊斯-塔格雷:智利参议院议长
首先,我要感谢北京大学盛情邀请我参加这次重要的国际论坛,同时也感谢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为此做出的努力,得益于赫拉尔多•罗恰校长的协调,我才能达成此行。
正是这些活动,让我们坦诚面对置身时代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当今世界的光明与阴影
全球化所带来的显著变革要求我们直面当今世界的新挑战,同时承担起寻找新答案的任务。
有一点很明确:信息革命引发的变化即使算不上新现象,也确实被赋予了更加宽阔和广泛的维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脱离这场世界性的运动独自前行。
毋庸置疑,全球化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我们也都清楚地知道,国家策战应当根据全球化所提供的可能和要求的条件来制定。
然而,我们同时也感受到了新的威胁。那些尚未准备好迎接世界竞争严峻考验的群体面临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和被排斥孤立的危险,这危险既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一国之内。
同样地,发展让人类生活在某些方面变得更舒适,但也使其渐渐趋于灰暗和单一。它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标准化和单一化,也创造了一个“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无疑,发展在某些时候会失去焦点,忘记了最重要的目标是“人”。
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回顾一下,虽然全球化使财富不断增翻,但仍有30亿人挣扎在贫困之中,九亿八千万人每天靠一美元维持生计,贫富差距正日益成为难以跨越的鸿沟。
此外,从文化角度看,各种群体、文化、意识形态以从未有过的纷繁跃上时代舞台,要求生存空间和认同,申诉长期以来受到的轻视、遗忘和伤害。
因而当前生活的导向不明也就不足为奇了。对新秩序的寻找正是发生在这样一个威胁、暴力、狭隘行为充斥的历史背景下。
这一现实迫使我们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中去探索新的方向,正如本论坛非常适时地呼吁我们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和世界文明。
在此框架下,我想提出如下一些思考:
建立一种全球化的伦理观
首先,我相信如果没有一个全球共享的伦理观就不会有全球和谐的秩序。
有什么能够促使我们超越纯粹的利益,甚至是矛盾冲突?如果我们能坚持共同的世界观,我们就能树立更高的目标。
世界宗教会议有力地证明了,支撑不同文明的各大宗教背后都有一个共享的核心伦理观,即在表面上不同的命令、规定、劝告、引导的下面存在一个共同的理念。
事实也正如此。对生命的尊重;每个人无论男女,尊严均得到善待;规避武力消除对抗;寻求互助公平的经济秩序;真诚地尊重、包容、承诺;所有这些都是人类最重要的宗教传统所共享的价值观。
很多时候宗教确实是冲突和狂热的起因,但我请大家现在用新的眼光来审视这个人类共有的巨大蕴藏,它包含一种百川归海的智慧,引领人类未来的走向。
文化多元:一股创造性的张力
第二个挑战是,为了推动人类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寻求文化的多样性而非“文明冲突”作为“创造性张力”。
这意味着承认文化传统本身不是一个封闭的世界,而恰恰应当被其它的文化传统充实丰富。
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摒弃“本文化优于一切”的狭隘观念。
这以为着承认要接受那些被轻视、统治、贬低的文明和文化,即便未能想免于冲突也要毅然做出行动。
这意味着承认每种文化的传统和生活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可以为人类的共同追求做出贡献。
这样我们才能在多样的文化中期待一股创造性的张力,以建立一个全文明和谐共处的世界。
寻求一份和平共处
和谐的世界秩序意味着各国之间的和平共处,这就构成了第三项挑战。
只要存在没有对手的霸权就不会有各文明之间的和谐。某个国家如果一意孤行,不遵从独立国家授权的国际组织所作出的决定,这种失衡的统治肯定行不通。
我们需要所有国家均尊重多边组织的解决方案,尊重外交原则和国际法规。多边主义已被反复证明适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保证各国享有平等权利参与国际事务。
此外,各国尤其是大国应当谨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这就要求保留国际社会每一成员独立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权利。要在秩序、公平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对全人类的进程而言已属不易,对单个国家的历史就更加困难。
对于试图通过对话、协商、谈判来平息国际争端和冲突的努力,我们还应当鼓励和支持,同时极力反对动用军事力量进行威胁。
公平贸易的需要
人类为推进世界和谐而需面对的第四项挑战在贸易领域。
市场的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充分提供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的机会。
这显然应归功于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多边条例的建立、分歧解决机制的强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贸易的增长。
但这些积极的进程却也面临经济不完全放开的考验,这要归咎于发达国家采取的保护主义做法。
只要有国家固守扰乱正常经济秩序的政策、大量补贴本土工业或设置阻碍自由贸易的关税壁垒,就不会有真正的平等。
同样,如果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仍盲从于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或对这些政策给世界其它国家带来的影响进行不恰当的内化,而保障世界团结的协调机制又缺失,那么均衡的进步也将无法实现。
这还要加上金融市场自身的问题,尤其是近十五年来经济波动和危机传染现象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公平公正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些因素造成了不稳定局面,彰显了市场推动力和经济管制力的日益不对称。
所以,我们应提倡为金融全球化创建合适的机制,这一新的机制框架不仅要有防范危机的适当资源和最大范围的行动能力,还尤其要有国际层面的管理和监督系统。
当今世界需要的是这样一种制度:它帮助完善而非约束市场的运转,传播更多而非更少的信息,允许更多竞争、更少垄断,扶持好的计划和理念以制止自主决定权的滥用及防范经济、政治或法人权力的集中。
为什么奥运会,就像明年将在这里(北京)召开的一样,总是带来畅快的新风?原因就在于各国能够在同等条件、透明规则下竞争,输赢都取决于自身而不受外界干预。
因此,检验国际新制度的试金石将是其制定游戏规则的能力:这些规则是否能够减少不确定性、让所有国家都能参与到世界经济体系中来,并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和代表权。
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最后要强调的是,如果地球生态系统遭到摧毁,和谐的世界文明将不复存在。
近几个月以来我们又得到新的科学证据表明气候变化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这无疑严重威胁到人类的未来,促使我们修正发展策略中的环境方针。
这对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其布下了“建立全球政治新共识”的艰巨任务。此共识旨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上督促采取集体行动来解决这一问题。
每一个国家,特别是那些制造更多污染和已发达的国家都应为这一目标尽责。事实上,温室气体排放大户正是那些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所以他们有义务提供技术和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与气候变化抗争;发展中国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亲爱的朋友们:
历史反复证明了全人类的命运是相互依存的。时至今日,这不再是老调重弹,而是已成现实。
一条路通往冲突、黑暗与绝望,另一条走向和谐与平衡,人类必须做出抉择,没有侥幸的独善其身。
我们衷心希望建立一种更加公平稳定的世界秩序,愿北京开启的这场大讨论成为推动其实现的坚实一步。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