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oslav Volf:信仰与全球化
2013-10-11 | @ 北京论坛秘书处

 

Miroslav Volf
耶鲁大学神学院系统神学讲座教授

 

记者:陈颖新

        Miroslav Volf 教授以关于系统神学、伦理学、冲突解决、和解、慈善、三位一体、暴力和人权等方面的研究为世界所关注。按照Volf 教授的观点,基督教信仰不仅仅是用来帮助人们应对他们在生活上所遇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它更能赋予人们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2000 年,他被美国《今日基督教》杂志评选为当代最杰出的五位圣经学者之一。他与英国前首相 Tony Blair 在耶鲁大学合作开办了“信仰与全球化”课程。 

        11 月 6 日,在北京论坛(2010)哲学分论坛上,Miroslav Volf教授作了题为“全球化世界的宗教排斥论”的学术报告,席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教育与信仰


记者:是您个人的经历使您产生了开设“信仰和全球化”课程这样一个想法吗?

Volf:设置这个课程更多的原因是与我的学术经历有关。我一直在做信仰与人类生活(政治、经济、暴力、和解和人权等)之间关系的学术研究,我发现“信仰与全球化”这个题目能够涵盖我所有的研究兴趣。所以,当Tony Blair 来耶鲁后,我们决定一起教授这个课程,因为在学术方面我已经积累了很多与全球化相关联的知识。

记者:您期望耶鲁的学生能够从“信仰和全球化”的课堂中获得什么?

Volf:首先,这个课程是提供给所有耶鲁学生的,希望他们能通过这个课程了解信仰;其次,希望他们理解全球化;最后,希望他们能够明白信仰和全球化之间的联系,明白信仰是全球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像苏格拉底曾经说过的:“一个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不值得拥有。”我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明白什么样的人生值得拥有,值得付出精力去获得。 从“信仰和全球化”的课堂到我在神学院授课的课堂,我的思维通常需要进行转化,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来授课。在“信仰和全球化”的课堂上,更多的是不同思想的碰撞,只有听到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的思想,才能不断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省。

记者:科学和信仰能够共存吗?

Volf:我认为科学和信仰能够共存。科学回答和解释学科的、功能性的问题。信仰回答的是关于人性、关乎目标的问题,比如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科学不能够回答。科学能够回答你怎样才能活着,但是不能够回答你应该为了什么而活着。我们既需要科学又需要信仰,科学需要信仰作指导,而信仰需要科学来解释世界的运转及其功能。

记者:您的信仰是如何形成的?您是如何发现信仰对您有很大影响的?

Volf:我出生在克罗地亚,父亲是一个牧师,家庭对我的影响很大。在我上学的那个学校,我是唯一的基督徒。为此,我经常遭到周围同学的嘲笑,我十四五岁时,不想和信仰有任何联系,但当 16 岁的时候,受益于一些年轻基督教徒的影响,我又开始读有关耶稣的书,感觉很惊奇,之后就重新树立了信仰。直到现在,在我的内心深处,信仰就是全部。

记者:您认为家庭是一个很好的精神依托吗?

Volf:我不这么认为,家庭有很多不完美,有很多让人失望之处。

记者:市场化已经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变,人们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拥有而不是如何生活。宗教能否在艺术、文学等领域进行抗争来使文化得到一些复兴?

Volf:宗教在其中的作用取决于每个国家自身的文化环境,取决于这个国家里的人民有没有这方面的创造意识和动机。

记者:您提到的“信仰”只是宗教意义上的吗?有没有非宗教层面上的信仰?

Volf:虽然我提到的大多都是宗教层面上的信仰,但是实际上也有人类层面上的信仰。对人类善念的信仰,对未来人能够克隆自己的信仰,这些都是信仰。佛教、儒教、基督教等信仰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都在讨论人类到底是什么和应该怎么样的问题。不同的信仰需要对话,只有通过对话,我们才能最终找到回答这些终极问题的路径和答案。

记者:您认为基督徒应该积极参与政治吗?您认为政治权力会腐蚀一个信仰者的心灵,使其偏离原有的信仰吗?

Volf:我不认为政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相反,基督教的信仰是关于人的内心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正义的。但是,基督徒的信仰的确与政治有关,但主要的影响还是在道德层面。基督徒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政治主张,但还是尽量避免受政治的影响,因为他们的主要责任是回答上帝是谁和上帝的要求是什么。如果基督徒参与政治,我提醒他们需要注意政治的腐蚀力,如果权力在信仰者心中的重要性大于他们的信仰,那么他们就已经背叛了他们的信仰。我认为这种现象现在已经出现在美国的社会中。一些参与政治的基督徒不是以基督徒的方式来追求特定的目标,他们像普通人一样去追求想得到的东西。因此,基督徒参与政治的过程中,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信仰。

记者: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正义与宽容的内在矛盾,是否应该让那些恐怖分子免受惩罚?

Volf:从我个人角度,也是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来说,正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正义,还需要关注如何让那些犯了罪的人悔过自新。正义的作用是来保护所有的人,是对所有的人美德的关注,包括让犯罪者悔改以减少整个社会的犯罪现象。但是,有些事情是不能用宽容对待的。如果有人伤害了无辜者,正义就必须介入,来阻止罪恶,保护无辜者,这种情况就不能宽容地对待。宽容地对待只适用于拥有不同见解、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对于那些有罪并且实施了对他人伤害的人,是不能宽容对待的。我认为,我们需要有一种比宽容更重要的态度,那就是尊重。

记者:那么就是说尊重相对于宽容是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

Volf:可以这么说。每个人都有做人的尊严,都有表达意见和犯错误的权利,尽管我不同意你的想法和做法,但是你作为人,我尊重你。

记者:在您的著作《不求回报:丑陋文化下的给予与宽恕》中,您提到“我们原谅是因为上帝原谅,我们按照上帝原谅人们的方式去原谅别人,我们通过回应上帝的原谅而原谅他人”。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相信上帝,他能够有原谅他人的意识吗?

Volf:首先,虽然这本书主要是写给基督徒的,如果你是一个基督徒,这本书会告诉你应该怎样思考。但是,如果你不是基督徒,这本书让你了解基督徒的想法。另外,我认为,尽管“原谅”意识是基督的核心思想,但是它并不是基督教所独有的。也就是说,即使那些不信教的人,也会有“原谅”的意识。从我个人看来,每个人都有“原谅”他人的能力。人们的“原谅”意识来自上帝的力量,尽管人们可能因为上帝不是一个可见的事物,没有意识到甚至不承认上帝的这种力量,但是它却的确拥有这种力量。

记者:你对中国的信仰状况怎么看?

Volf:我感觉中国重视信仰。在中国我曾经与对基督教信仰感兴趣的人有过很好的交流。无论信仰还是不信仰基督教,我们的交流都是非常真诚和坦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