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红:高等教育的新旅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
2014-02-26 | 北京大学校报

社会的全球化进程迫使个人和组织不断去创造新的方式来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获得竞争优势;而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关注学习行为的可持续性是一个关键策略。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王敏红教授指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习已经从个体行为扩展到组织和社区层面的群体行为,帮助学员提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与此同时,各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技术性解决方案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机构、社区、企业和政府等领域。技术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获取知识和人际沟通的途径。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s)顺应了这一趋势,为高等教育实现全球合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覆盖面广,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旨在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参与,使高等教育产生新的社群对象。全球个体和社群都可以无障碍地参与在线教学的课程,即使是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和以往的学习方式比较,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帮助学生和老师进行更多的交流。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困境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了接受的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困境:更加灵活地获取知识的同时,在线学习者“失去方向感”和“认知超载”的问题接踵而至。对于初涉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新手来说,会在内容庞杂、主题跨度大、结构复杂的学习环境中遇到缺乏实践经验和自制力的挑战。除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整合困难,很多学习者也为结束学习后社会的认可度感到担忧。由于课程周期长,学习任务量大,能够坚持下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少参加学习的客户群体都希望获得证书,希望学习的经历获得社会的认可。目前,这种保障体系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建设中是一个薄弱环节。

知识地图:学习者的领航人

 

王敏红教授在研究中发现,“失去方向感”以及“认知超载”的问题与信息处理构建能力息息相关。她强调学习者最好能对学习的领域有整体的认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可使用“可视化的知识地图”来帮助学员理解知识,带领学习者融入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针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提供互动体验。但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习者来理解自己的学习背景,管理自己的知识。所有的知识和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的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知识地图,以帮助学生来组织学习资源、引导自学过程、以及进行交互学习。知识地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通过视觉图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王敏红教授希望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知识地图领域的设计可以更加人性化,让更多的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参与到在线学习中来。

当被问到知识地图与教科书的区别时,王敏红教授感慨即使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想清楚他在课程中要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每个章节要传递哪些信息和内容,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更不用说学员了。她的研究中发现,在学习过程中,专家级的学习者知道怎么组织知识架构,但是初学者并不知道怎么把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知识地图作为一种核心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整合知识。在传统的学习当中,学生会在教科书中找到已经固化的知识图,但是在新的研究中采取了交互式的方式绘制个性化的知识图。

认证体系:学习者的“保障房”

 

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认可度是学生最关心的事情之一。最近,大型开放式网络系统开始慢慢地转变:从起初的不提供证书到部分课程提供证书。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采取了契合社会规则的认证策略——学习者只要支付 30到100 美元,就可以获得由知名大学发放的线上课程的认证。王敏红教授又举了一个亚洲的例子:目前香港大学,她所领导的知识管理与网上学习实验室,已有一门编程语言课程在线开放,数百名内地高校的学员参与其中,课程结束后发放证书(有一些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不仅如此,不少美国高校将网络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纳入学生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中来,开始承认学生修得的学分,这种学分制也是一种认可的体现。与此同时,参与到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中来的高校认为这种在线学习可以替代他们的传统教学,并主动探寻同网络课程运营商的密切合作模式。

在线学习是高等教育的新趋势,在相关平台日趋成熟的前提下,学习的效力将会逐渐被社会认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和传统高校协同发展将会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核心理念,将会推动高等教育的全球参与。现在,许多著名大学在考虑接受和推进在线课程,美国教育委员会已经建议对斯坦福大学大型开放式课程中的5门课程给予学分认可,许多跨国公司也在考虑认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学习证书。如果这两个设想都得以实现,将对传统学位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

 

王敏红教授坚信大型开放式网络系统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必将对大学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组织、学分认证、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包括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在内的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全球参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技术支撑。

 

王敏红:现为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知识管理与网上学习实验室主任。她是麻省理工学院与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大学与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访问教授,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信息与管理”副主编,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知识管理与网上学习”主编,《教育技术百科全书》副主编(由J.迈克尔•斯佩克特主编,此书即将由塞奇出版社出版),亚太计算机教育协会“先进学习技术与开放内容和标准”研究群联合主席,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与人力绩效”研究群联合主席 (详见个人主页 http://web3.edu.hku.hk/magwang/)。另外,明年8月起她将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合作研究。

编辑:歆琴

采访于北京论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