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非拉•丹姆特(Damtew Teferra):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高等教育培养与发展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及问题,私有部门教育和全球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著作有《非洲高等教育:一个国际化的范畴》(与简 那伊特合著),《非洲大学的科学交流:外部支持与政府需求》。
初入华夏 愿闻其祥
在茶歇时间有幸采访到了丹特姆教授,他表示这是第一次到中国来,对于中国的一切都很向往,感到一切都很新奇有趣。他说要想了解一个国家,光是看资料和报道是不够的,必须到这个地方去实在地感受一下,和当地的人民交流、参观当地的特色建筑、观察日常的生活状态,这些体验才是最重要的。有关于此次中国之行,丹特姆教授表示,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他对传统的华夏文明有着很浓厚的兴趣。这次刚到北京就开始参加北京论坛的会议,希望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来参观北京的长城和故宫,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
非洲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
非洲刚刚独立的时候大概只有十几所大学,比如说刚果,它的国土跟西欧差不多,但是非洲当时没有任何的工程师教育机构,也没有工程师,而现在非洲的高等教育面临以下一些问题:入学率、资金、教育平等、教学和研究。比如马拉维,我们非洲一个非常小的国家,大学的运营成本总体上来说是呈一个上升的趋势,但是在筹资方面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如果我们要谈这些具体数据的话一定要非常的精确,因为有很多国家他们有很多钱可以投入到高等教育里面。在马拉维,大学的教育投入实际上差不多翻了一番,它花的时间只是不到十年,所以学校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乌干达从2001年到2011年十年当中,它并不仅仅是翻了一番,而是达到了原来的3倍,所以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学生的注册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每个国家所占的比例都是有差异的,比如像马拉维这样的国家只占到1%左右,北非的部分当然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但可惜现在没有北非的准确数据”。丹特姆教授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十分关注,同时他认为高等教育的投入要平衡好学生投入和研究性的投入之间的关系,这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很难平衡的问题。
私有部门教育的兴起与南非学术研究现状
另外在私有部门的教育方面,丹特姆教授谈到:“我们现在在做亚非拉高等教育论坛,如果大家非常关心这种不断新兴的合作伙伴关系,跨国合作伙伴关系,还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的话,以及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合作,希望大家关注这个论坛,论坛将在明年举办”。丹特姆教授对于促进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高等教育十分积极,并且表示出极大的热情。“关于南非的学术研究现状,我想提供一些基本的数据。一个比较老的数据显示南非每年有1200名博士生毕业,像刚才提到人才流失和流动性的问题。我们的数据显示,埃塞俄比亚他的经济学教授每所大学只有几名,但是美国每所大学可以达到一百个,所以这个数据差距是很大的,即使对于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国家也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南非国际学生流动性的情况,大部分是在临近地区流动。实际上非洲受到很大政策层面的影响,有些是来自于世界银行的一些影响,主要是资助的债务,也就是贷款的问题,这对非洲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上有很大作用影响,所以政策层面的影响是很大的挑战。同时对非洲来说也是一个机遇,非洲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失业的问题,根据美国的布鲁克(音)机构研究,是跟实践性密切相关的效应。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在培养很多学生,但是有这样一个失业率比较高的问题。在合作伙伴关系问题上,大家都知道,在非洲我们有很多合作伙伴,比如美国和加拿大,我们在中国、印度和巴西这方面也在不断的建立一些合作,还有一个国家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韩国,韩国现在对非洲来说高等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丹特姆教授表示,学生扩招、资金短缺和教学质量的上升要求以及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难问题,不仅仅在中国存在,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在面临的高等教育困境。南非不仅仅有这些问题,为了减少历史上的种族歧视问题,南非将以前的黑人学校和白人学校进行了合并,但是这种努力也会引发一些新的问题。这种学校合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历史上的遗留问题不是简单的合并就能解决的。
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共同难题
当谈到中国现在的高等教育时,丹特姆教授表示对于中国的高校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非洲高等教育的很多问题其实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经历的。对于中国的高校,他表示只知道有一定的层级差异,但是学生的扩招带来的教学质量的变化、教育资金来源的途径需要多元化以及传统高等教育的精英意识向平等意识的转变,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共有的。当问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时,丹特姆教授很笑着说,“这是一个十分宏大的问题,我的书里面会对此有所谈及但是还是很难找到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
编辑:歆琴
采访于北京论坛(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