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够领导世界
柯伟林
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讲席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主席
北京论坛(2015)开幕式主旨演讲
钓鱼台国宾馆17号楼芳菲苑千人厅
2015年11月6日上午 09:30
尊敬的各位来宾、领导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本届北京论坛,与诸位朋友一起分享交流。在此特别感谢林建华校长的盛情邀约,并感谢我的好朋友,历史学家牛大勇博士的邀请。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可谓是21世纪最重大的问题之一:中国能否领导世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吗?我是一名历史学家,所以思考这个问题时我会站在历史的角度,回溯到一百多年前那个由我们的老朋友——温文尔雅的袁世凯先生执政的中国。当时很多人都认为20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实际上,袁世凯总统曾请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Charles William Eliot)向他介绍一位法律顾问,帮助他编写中华民国的第一部宪章。这位顾问就是弗兰克·古德曼先生(Frank Goodman),他帮助袁世凯编写了两部中华民国宪章,第一部宪章使袁世凯成为了大总统,第二部宪章差点让袁世凯坐一辈子的皇帝——不过袁世凯先走了一步。综上所诉,这就是哈佛对中国“民主化”的贡献。可能这也是现在很多人不想请哈佛当顾问的原因。言归正传,当时很多人认为20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一时间,《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影响力》、《巨龙觉醒》之类的书纷纷面世。其中有一本比利时人写的书,大概是介绍袁世凯的,叫做《袁世凯:他的生活,他的时代》(Yuan Che-k’ai: sa vie, son temps)。还有一本书叫《旧中国的新势力:不受欢迎却不可避免的觉醒》。这些都是一百年前出版的书。今天我们仍可以看到有很多书冠以类似的书名,像《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影响力》、《巨龙觉醒》、《邓小平与中国的崛起》,我的一个学生也曾写过一本书叫《中国消费的崛起》(As China goes, so goes the World)。所以,如果关于这一话题你记不住太多的东西,那么请记住一点:今天出版的关于此类内容的大部分书都是垃圾,不要读它们,不如来读我的书吧。
不过众所周知,袁世凯没有使中国走向民主,中国变成了高度军事化的共和国,可能是为了保卫自己免受列强侵犯使然。有人认为这是近现代中国领导人的一贯方针,譬如袁世凯,又譬如二战时期保卫中国的蒋介石。我经常半开玩笑地告诉我的学生:“没有蒋介石就没有新中国”,因为二战时期,只有蒋介石能够抵抗日本。而且,很有可能只有蒋介石才能在抗战后与共产党抗衡,不过这是另一外一个故事,今天就不赘述了。早在1945年,也就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就已经作为一个大国屹立于世界之林。在此我想说,中国的优势是军事力量,毛泽东以及当今的军队领袖,他们都是一身戎装。在我的书中也有所表述,你也可以从类似的课程里了解这一观点。中国的军事力量不仅出现在最近十年、二十年或三十年,它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之久。
我认为在商界也存在这样的事实。回想1909年的上海南京路商业中心,或者19世纪30年代的上海,那时的上海是东亚的贸易和文化中心,是东亚的十字路口。在香港还只是一块死气沉沉、不起眼的殖民地的时候,上海已成为中国现代商业第一个黄金时代的起源之地。上海现在已步入第二个黄金时代,成为当代中产阶级的实现宏图伟业的归属地。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去参加中国企业家论坛年会时的情景。中国企业家论坛每年在东北亚布力举办一次,那里是我平生去过的最冷的地方。论坛邀请了一些中国知名私营企业家来做演讲。但是最精彩的演讲来自中国企业家论坛理事长陈东升先生。他说道:“我们必须牢记今天的民营企业家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是前辈们奠定了当代的中国企业。”他强调说:“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伟大的实业家张謇就提出了中国的企业责任。”
在此,我想简要地说明一点。中国的商业优势不只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不只是改革开放之后才确立的,而是已经存在了一个世纪之久。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也是如此。孙中山先生最重要的著作,在我看来并非《三民主义》,而是1921年出版的《实业计划》。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国际化发展的书。书中,孙中山提出了“工程师治国”的方略。他计划在20世纪20年代打造的铁路系统堪称宏伟,甚至超过了中国现有的铁路系统。孙中山还设想将铁路通到台湾,尽管对此他自己也没报多大希望。然而,根据2020年中国铁路的一系列规划方案,孙中山的愿望可能会成为现实。我猜想习近平先生和马英九先生明天也将在新加坡谈论这一话题。不管怎么说,中国已然是基础设施领域的全球领导者。而这一领先地位自孙中山1921年的规划起,已经保持了百年之久。
所以说,当今中国的繁荣富强是历史积淀的结果。教育亦是如此。1905年,作为科举考场的贡院结束了其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教育机构。其中包括同马萨诸塞州史密斯学院关系密切,现已成为南京大学的一部分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在1930年前后,蒋介石以当时全球最优秀的大学为模板创建了国立中央大学。
在此,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1930年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是哪所?北大?不好意思,当时还算不上。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肯定不是哈佛,哈佛连前十都进不去。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柏林大学,该校是19世纪30年代全球所有现代研究型大学的模范。国立中央大学效仿的正是柏林大学。进入国立中央大学,就好比步入勃兰登堡门。与北大一街之隔的清华大学诞生于清朝灭亡的1911年。该校最初走的是美国路线,把学生派往国外深造。这一办学模式很像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事实上,正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时任校长说服学术基金会(Academic Funds)会长出资筹建了清华大学,具有文物价值的清华大礼堂也正是厄巴纳-香槟分校大礼堂的复制品,甚至整个清华校区都凸显美国中西部大学的风格。在此我想指出的是,每一所中国顶尖学府的知识和建筑皆源自国际范例。进入20世纪50年代之后,苏联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日益显著,苏联办学模式大行其道。随着苏世民学者的注资在清华创办苏世民学院,清华大学正在逐渐彰显其国际化形象。清华从一座以留学生派遣为主要模式的大学起步,如今正在张开双臂喜迎四海宾朋。北京大学的国际背景则更加显著。北京大学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原名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正在开展一系列全球范围内最杰出的文理科教学实验。而今年创办的燕京学堂旨在将最优秀、最聪慧的学生吸引到中国,吸引到北大,并借助国学复兴项目,让这些学生了解中国。所以,在此我想进一步指出的是,尽管我们习惯将世界分为东方和西方,但对大学而言,学校里并不存在东西方的界限。这也是为何我将本次演讲的副标题定为“世界的大学”。在大学的世界里,各所学府纷纷效仿相似的模式,哈佛也借鉴了其他许多大学。正因为此,目前全世界的大学正在走向中国。只需看看浙江大学,便可了解中国大学的雄心和规模。浙大现有八大校区,图片中的校区是其中一所;这张图又是另外一所。浙大还设立了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并聘用我这样一个外国人担任中心成员。我也因此有幸同一位和蒋介石长得颇有些相像的演员见面合照。当今中国大学的发展符合中央规划的要求。正如2010年规划所希望的那样,中国大学业已招收了3500万名学生。根据2020年规划,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将超过2亿。
再说说私立大学的发展。哈佛商学院有一个案例专门介绍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黄藤先生。黄藤先生正在执行一项宏伟计划。在他的领导下,外事学院的在读学生已高达35000人。正如1949年以前那样,今日中国拥有全球最具多样性、最激动人心、最富创造力的高等教育体系。若论不同之处,如今的体系就其规模而言亦属世界第一。除北京、上海、西安外,中国还拥有一个规模巨大、资源集聚、潜力无穷的内地市场。无论从质还是从量看,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步伐均领先全球。如果要对一百年前的大学进行评比,德国可能会占据八强中的六席,另两个名额可能归属英国。时至今日,根据大部分评选结果,世界前50位的高校中没有一所德国大学,而多数评选都会将两所中国大学列入50强榜单。QS世界大学排名和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似乎对上海交大及其他一些中国高校过于苛刻,有失公允。而根据美国《News & Reward》报道,北大和清华均榜上有名。这两所学府在世界顶尖大学中的排名逐年攀升,得分也越来越高。这也是全球资源纷纷涌入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的原因所在。宁波诺丁汉大学、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及上海中欧商学院乃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上海纽约大学已步入第三个年头。昆山杜克大学也很不错,我这就带大家一睹该校之风采。接下来大家将要看到的内容选自我的中国在线课程。
***
欢迎大家来到昆山杜克大学。昆山地处江苏省的中部,而昆山杜克大学位于昆山市的中心位置。现在大学处于最后的施工阶段。玛丽·布洛克博士(Mary Brown)是昆山杜克大学的常务副校长。谢谢您,Mary。非常感谢您来迎接我们。
谢谢您来到这里。这是您第四次来我们大学了吗?还是第五次或者第六次?
我已经来过很多次了。
是的,很多次了。所以您见证了这幢楼的拔地而起。
我亲眼目睹这幢楼越盖越高。坦率地讲,我之前无法想象它会这么美丽。这只是一幢教学楼,但是它是美国人继燕京大学之后在中国高等教育界做出的最雄心勃勃的努力之一。19世纪20年代末,美国人创建了燕京大学,这所大学在民国时期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至今它仍以北京大学之名熠熠生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
所以,让我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是我自己的在线课程,我希望你们都可以来参加这门课,因为它是免费的,你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了解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说到这儿,大家不免会问:中国为什么没能领导世界?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看到这样的图片后我思考了很多次——毛泽东雕像。毛泽东在文革时期几乎摧毁了中国所有的高校,可是现在在许多中国校园里却都屹立着他的雕像。这个图片仅仅是一个符号,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不仅在中国,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地方,知识届都面临类似的威胁。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有大量这样的雕像,而19世纪50年代,在麦肯锡时代的美国也有大量雕像。对于很多社会而言,这都是非常危险的现象。我的老师费正清先生在清华大学学习了中国史。19世纪50年代,有人指责其背叛美国,因为当时他敦促恢复与中国的正常邦交。所以,在每个社会这都是危险的。
我们可以借鉴多年前毛泽东主席的一句话:学习研究无止境,课堂教学有纪律。关于这句话,我要说:作为一位朋友,我尊重分歧。我举个例子。哈佛大学和中国的几所高校都参与了EXD在线课堂平台。近期,清华大学要开设一门新的EXD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用来介绍毛泽东思想。这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可以观看宣传片、听东方红等歌曲。但是我的一些哈佛的同事说我们不应该在我们的平台上展示这门课。我的同事Mike Clauk非常了解中国,他说哈佛应该审查这门课,这是一种政治宣传,不应该在哈佛的平台展示。我说不,我完全不同意。我最近对《哈佛学生报》(有点类似于《环球时报》)的记者说:“如果哈佛是在全球背景下从事教学活动,那么我们必须欢迎多角度视野。我们不能审查,也永远不应该审查。”
亲爱的朋友们,事实上文明的和谐首先建立在这样的大学之上:在这里可以开诚布公地讨论差异,在这里我们欢迎一致也尊重分歧。判断一所大学是否伟大就在于在这里是否畅所欲言,能否提出任何问题,即使答案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换句话说,如果在北大或哈佛,不要说有七个问题不能问,哪怕只有一个问题不能问,这所学校就不能称之为北大或哈佛。除此之外,一所大学的伟大还在于它的长远性,包括教员和学生的长期质量,以及解放教员学生思想,助其追求卓越的管理制度。这在中国尤为重要,因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最优秀的人口。良善治理对大学而言并非易事。十年前,哈佛大学经历了一次真正的危机,那是一次有关治理的重大危机。对于当代中国而言,所谓的良善治理,有人总结了十六字箴言:办学自主,政校分开,教师治学,校长治校。我觉得这是适用于所有的大学的宝贵建议,对于我的母校哈佛尤为适用。中国有很多包括北大在内的知名学府,办学历史跨越百年之久,也一直秉承着这样的治学传统。
所以,最后让我们来回答这个问题:中国能否领导世界?中国大学能否领导世界?答案是肯定的!他们能够而且必须领导世界!因为当今世界已经不是任何单一国家可以独自领导的世界。这是属于中国的时代,是你们的时代,因为你们不会孤单,全世界的朋友都支持你们来掌领这个世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