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seph Verner Reed:联合国改革要给新兴经济体更多空间
2013-10-09 | @ 北京论坛秘书处 | Reed | 点击数 

  

 

Joseph Verner Reed

 

联合国副秘书长

 

 

 采访者:汪洋、Jong-Ho Jeong

 

        11  6 日,满头银发的联合国副秘书长 Joseph Verner Reed,这位服务了四代联合国秘书长的老臣,拄着拐杖出现在北京论坛(2009)现场,他想探求一条世界文明的和谐之路。

        一个月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但国际社会仍然在为各国的减排责任和融资问题争论不休。

        近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反补贴、反倾销、特保案等种种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也层出不穷。

        金融危机揭示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多年来的变化结果,新兴大国开始崛起,但国际社会的责权分配远远落后于现实发展,联合国改革步履艰难。危机后的国际秩序何去何从?

 

 

日、德“入常”仍欠火候?


记者:联合国目前面临改革问题,很多国家要求多元化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性。您怎么看待联合国的多元化问题?安理会改革应该着眼于容纳更多经济强国,还是重视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声音?金融危机导致不少大国经济困难,在这一背景下,会费缴纳会不会成为安理会改革的重要考量?

Reed:国际政治从本质上来讲还是政治,经济发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政治是值得考量的。而且各国应该缴纳的会费是根据各自GDP 计算出来的客观结果,所以一个国家不可能通过多缴纳会费的主观努力,来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席位。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联合国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需要给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更多的空间。以非洲为例,在 1945 年联合国成立的时候,联合国只有 4 个来自非洲的成员国,现在有 53 个非洲成员国。

记者:那么从多元化代表性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哪些国家应该成为新的常任理事国?我们知道巴西、印度、日本和德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入常”。

Reed:其实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并不只有这 4 个国家。这些国家对联合国来说,各有价值,但接受它们“入常”也各有问题。这或许正是为什么安理会仍然维持了五大常任理事国格局的原因。政治就是政治。我个人很同情日本和德国“入常”的愿望,但我不看好它们“入常”的前景。

记者:最近,日本政府再度力推“东亚共同体”设想,并一度表示美国可能会被排除在“东亚共同体”之外。您怎么看待东亚一体化?您觉得联合国日后会不会吸纳东亚共同体、欧盟等地区性组织?

Reed:在亚洲有不少地区性组织并不包括美国,例如东盟。我想,一个地区性组织是否包括美国,主要取决于地区国家的态度。但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不相信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能把美国排除在外。

        此外,我想,欧盟或其他地区性组织将来有可能以成员身份加入联合国。

 

哥本哈根前景堪忧


记者:哥本哈根大会召开在即,世界各国可能达成实质性的减排共识吗?如果会议的最终结果难如人意,您认为阻碍共识达成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Reed:气候变化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他对哥本哈根大会有着很高的期待。

        但我对气候变化问题有着切实担忧。我个人的感觉是,美国政府还没有做好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准备。日本、印度、中国等许多大的工业化经济体在怎样应对气候变化上分歧很大。

        哥本哈根大会想要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会议渐行渐近,我有时不禁担忧大会的前景。对大会能达成实质性的共识这一点我个人并不乐观。

 

朝韩统一是很微妙也很难实现的事情

记者:在 2007 北京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您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概述了联合国的核心任务,您还把气候变化问题列入了最亟需解决的事务中。您认为当下联合国需集中处理哪些紧迫问题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Reed:联合国要处理的事务很多:和平与安全、核不扩散、贫穷和很多其他亟需处理的事情。

记者:我们认为联合国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即是促进国际安全领域的合作、实现全球和平。您如何评价联合国在处理包括朝鲜核计划等情形时所做出的努力?您如何看待六方会谈到目前为止的进展?

Reed:毫无疑问那是非常棘手和复杂的问题。六方会谈比我们想象的要进展得慢,但我们有信心,情况会渐渐好转。朝鲜是个问题,巴基斯坦也一直具有潜在危险性。

记者:您如何看待朝韩实现统一的可能性?

Reed:尚有很多困难。您说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政治体系和迥异的政治抱负。我认为统一问题很微妙,也很难实现。

 

我们对中国推崇有加


记者:在 2009 年北京论坛的开幕式致辞中,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 60 华诞表示祝贺。您怎样评价新中国的进步,特别是经济改革的 30年里所取得的进步?

Reed1973 年我第一次访华时,满眼望去都是自行车,如今到处是汽车了。几十年的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太不可思议了。现在中国是世界强国,越来越强大。北京也有很大变化,去年还成功举办了奥运会。

记者:近年来中国发展如此之快,联合国对中国的看法有何变化吗?

Reed:我们对中国推崇有加。同样,我们也很推崇韩国,从 GDP 来看,韩国已居于全世界第 13 位,对世界经济有着巨大贡献。韩国还为联合国栽培了我们的秘书长潘基文,他不能亲自出席,但带来了视频讲话。他有卓越的领导力。从一开始,他就非常关注并竭力处理气候变化问题。

0
相关新闻
王敏红:高等教育的新旅程: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北京大学校报2014-02-26保罗•埃文斯:倡导“保护的责任”原则 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北京大学校报2014-02-26邓特抗:中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面临复杂权力转移的挑战北京大学校报2014-02-26克里斯汀•塔什克霍夫:现实主义视角的中美关系争端化解适用范畴—北京大学校报2014-02-26莫莉•李:高等教育的全球参与北京大学校报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