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合作:高校及都市地区在促进全球繁荣中的角色
梅瑞克·格特勒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校长、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北京论坛(2016)开幕式主旨报告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2016年11月4日上午
首先,我们来谈点背景。
当下,有两股强有力而又相互冲突的力量在左右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
一方面,在世界的某些角落,退出国际交往的运动的势头似乎正在日益高涨。
在这方面,英国退欧运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令人沮丧。超过1500万英国人投票选择让英国离开欧盟,这个数字占到了所有投出的选票的54%。
由此在英国国内和欧洲引发的混乱已经有很好的记载了。但尽管如此,包括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奥地利以及很有可能还有更多国家的政党已经宣称要求举行类似的全民公投,决定是否继续作为成员国留在欧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英国退欧公投刚刚结束之后,我便开始收到数所英国主要高校负责人的来信,承诺他们将继续拓展与多伦多大学及其它全球性机构的合作。这点恰巧也预示了我今天将分享给各位的想法。
与此同时,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则提供了一种关于未来美国的设想。很多人认为这种未来是民粹主义的、唯美国第一的、反移民的、反国际化的。
然而,尽管美国国内政治的水准在降低,但正如《经济学人》杂志一针见血所指出的那样,有将近1400万美国人在共和党初选中把票投给了特朗普。当然,我们要等着看大选本身 后的结果。
但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全球政治中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正拖拽着我们远离互信、合作与共享,至少在国际舞台上是如此。
此外,这股从国际交往中撤退的潮流是在一个关键的、困难的时间点上袭来的。
另一方面,还有另一股强大的力量也在同时塑造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国际社会所面临 的全球性挑战与日俱增,解决这些挑战需要进行国际合作。包括气候变化、国际移民、传染 病、贫困和全球不平等在内的挑战,不靠合作都根本无法应对。这些还只是最引人注目的例子而已。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联合国)千年项目中确定的14项最紧迫的全球性挑战。
尝试独自应对这些挑战的国家有可能取得增量式的渐进成果,但如果只是试着单枪匹马 应对挑战的话,它们最终还是注定会失败。
那么,这两股相互对抗的力量之间的矛盾,要怎样才能调和呢? 如果我们再仔细审视一下英国退欧公投的地图,还能发现一点希望。
这是《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张地图,标出了投票脱离欧盟和留在欧盟的地区,主张脱离 的地区为红色,主张留下的地区为蓝色。颜色越深,表明投票意见越统一。
正如众多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主要的城市地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深蓝色。大家看,我圈出了一些主要的地方:
当然有伦敦了。还有牛津、剑桥、爱丁堡、格拉斯哥、利物浦、曼彻斯特、利兹、考文 垂、布里斯托、布灵顿、贝尔法斯特……
但还有一点引人注意的结论,并没有被明显地指出来,那就是:上述每一个地方都坐落着一所甚至多所知名的研究型大学。
国际合作:第三股强大的力量
上述观察和结论引出了我今天上午演讲的一个主要观点,即还有第三股强大的力量在塑 造着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这就是研究领域的全球合作。
我认为,这股力量为调和我们前面所讲到的两股力量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方式,一方 面我们被拖拽着远离国际交往,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共同面临严峻的全球性挑战。
放眼全球来看,高校及研究机构都是以主要的城市地区为据点的,为发现和传播新观点 展开合作,并由此产Th出大量创新成果,达到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
而这类合作的价值依然是被低估的,但它们为推动全球繁荣发挥了很大作用,理应得到 更多的承认和支持。
在接下来的演讲中,我将为大家分析提供一些证据,以证明我对国际研究合作价值的信心从何而来。
1. 本地的“国际”合作
我认为,国际合作中有两个特点值得特别注意。第一点反而是从本地发起的。 对于多伦多大学来说,得天独厚的一点就在于,我们坐落在全世界多样化程度最高的都市地区之一。多伦多地区一半的人口出生于加拿大境外。
多伦多地区这种突出的多样性也反映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多伦多大学超过三分之二的本 科Th为有色人种少数族裔。在我们下一届学Th中,有四分之一为国际学Th,来自于165个不同 国家。同时,多伦多大学的教职员工也同样是非常国际化的,有一半的教师认命来自于国外。
放眼全球,世界级的大学和地区都有类似的人口结构特点。 为什么这样的国际多样性、即这类本地国际合作如此重要呢?
因为只有通过审视多样化的观点创意,摈弃行不通的,改进行得通的,才有可能催Th出 杰出的学术、教学、学习和创新。
我们邀请全世界来到我们的城市、学校和课堂中,与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相遇,通 过测试假设、转换参照系、提供新洞见,帮助我们创造出新的知识和解决方案。
欢迎国际学生和学者来到我们的研究机构和我们所在的城市,这一点的价值很难进行量化。有时候也很难说服政策制定者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投资,因为他们同时还面对着大量更明显会让本土受众受益的投资。但是,本地的国际化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全球国际合作
看待全球国际合作这个议题的方式之一就是来看看高校、机构和城市地区之间国际合作的价值。在这个上下文当中,相关的数据比较完备,并相当令人信服。
让我们从研究的密度开始看起。这张幻灯片显示了以发文数量来看,2010年至2015年 全球研究最密集的城市地区。
引人注意的是,全球产生出最顶级研究成果的地区,恰好也在全球最具活力的大都市经济体中。
这当中有一系列很好的理由。从这些地方所吸引的人才和资本的质量,再到这些地方创 造和撬动机遇的条件与氛围。
开诚布公地来讲,在我的大部分学术生涯当中,我都在研究创新的经济地理学、城镇化及城镇集群动力在推动地区繁荣发展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关于这个话题,我可以一直不停地讲下去!
但今天我想强调的是这些地区另一个共有特点,即它们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合作型” 区域,并坐落有联接全球的、世界级的高校。
这张幻灯片显示出国际合作方面在全球领先的都市地区,衡量标准是与其他国家作者合 著、并经同行评议的发文数量。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排名中涉及到的地方,和之前那个排名基本上差不多,但在具体排名顺序上,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变化。
这些数字令人难以置信。自2010年以来,世界最顶尖的50所研究型大学的学者与国际 合作者共同发文并经同行评议的数量达到120万次。这就创建了一张巨大的、纵横交错的全 球知识网络。
我们有必要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一直在迅猛地增长。
这张幻灯片显示的同样是国际合作方面在全球领先的地区,衡量标准相同,只是把时间 推到了15年前。
我们很清楚地看到,近年来,国际合作在爆发性地增长。
第二,引人注目的不仅是国际合作的“数量”,同样重要的还有全球知识Th产的“规模 和影响范围”。
这张幻灯片显示出2010年至2015年间,多伦多和北京地区产Th出超过100篇合著文章 的国际合作。各位可以看到,多伦多和北京都是这个全球网络的重要贡献者。
然而,世界排名前20位的国际合作方的合作网络图则更是惊人。
多伦多和北京在这张图上分别标为蓝色和红色,再加上其它国际合作方面领先的地区。(同之前一样,每条线代表100篇或更多合著文章。)
这是一张全球动脉的地图,承载着创意和机遇,推动了创造与创新。
那么,为什么这些所谓的国际合作这么重要呢?
国际合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的共同繁荣不单取决于本土产Th的知识、技术和经 验,也有赖于全世界范围内其它领先的研究和创新中心所产Th的知识。
高校、以及更广意义上的都市地区,是通往这些知识Th产和学习机遇的大门。我们从这 张地图上可以看出,它们是高度互联的全球知识网络中的关键重要节点。
参与到这个全球网络中来,对于本地、本国乃至全球的繁荣来说越来越重要。正是这些 城市地区,将通过合作,为包括气候变化、国际移民、传染病及其它这个时代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找到我们人类的答案。
这不仅仅简单是基于丰富信息的推测。现在,风投及其它形式的流动投资也的确在物色 这样特殊的节点地区和机会,其显著的特点就在于拥有世界级的研究水平、丰富的人才库, 以及与全球其他知识Th产和创新中心的联接。
最后,我想再跟大家分享两张地图,能更加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国际合署发文排名前20位的城市地区,依然是刚才那张图的20个地区。黄色区域的大小与该地区国际合作的规模是成比例的。
各位请看这张热点图,显示出世界范围内的专利密度的地理分布变动。当然,这张图也有一定局限性:比如数据是来自于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因此很可能少算了亚洲某些地区的专利活动。此外,专利本身也并不是衡量创新的唯一标准。
但这其中体现出来的模式是错不了的。
同样是这些在国际合作领域引领全世界的地区,也在专利密度方面名列世界前茅。这一 点有力地说明了我们通过与国际同行的合作,收获了新鲜和出乎意料的创意、观点和洞见,这也帮助我们点燃了发现和创新的火花。
结论
总结一下,希望我今天的演讲已经开始让大家意识到,以全球大都市为据点的国际研究 合作,是如何通过Th产和传播新观点来促进全球繁荣的;以及由此产Th的创新,是人类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
在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中,地缘政治的力量有时候就是要让我们分裂,但重新致力于理解、学习、知识和创新则的确又会将我们团结起来。
放眼全球,高校、研究机构和主要的都市地区都在以身垂范,阻击和对抗那些有碍于我 们集体进步的势力。
国际研究合作正是“互信、合作、共享”的一个鼓舞人心的例子。
高校和都市地区处于这种合作努力的前端,这一点值得庆贺,我们同时也更应该为此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北京论坛(2016)学术简报集@ 北京论坛秘书处2016-12-092016主旨演讲 林毅夫@ 北京论坛秘书处2016-12-092016主旨演讲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北京论坛秘书处2016-12-082016特邀报告 金立群@ 北京论坛秘书处2016-12-08北京论坛(2016)年会学生助理招募启示@ 北京论坛秘书处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