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特邀报告 金立群
2016-12-08 | @ 北京论坛秘书处

通过互联实现21世纪的繁荣

金立群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董事会主席

北京论坛(2016)开幕式特邀报告

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2016年11月4日上午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非常荣幸今天能够参加北京论坛,也非常感谢组委会对我的邀请,使我有机会站在这个举世瞩目的论坛上,与在座的各位嘉宾分享我对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一些思考。

2004年,北京论坛创办伊始,世界正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全球化是20世纪末的时代特征,极大地提升了参与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尽管提升程度不尽相同。

当今世界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轻易便能取得的全球化的经济成果已成为过去,由全 球化所带动的一体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比我们有些人预想的还要严峻。现实无比残酷。许多国家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发展乏力、商品需求疲软、债台高筑、贸易减速等问 题。世界贸易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幅仅为1.7%,为7年来最低值。2016年贸易增速和全球GDP增速之比将迎来15年以来的最低值,与此同时,经合组织预计,全球经济增速 也将创下25年以来的新低。

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人力资本却在寻求以日益增长的速度蹒跚前行。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现象应该归因于地缘政治局势的不断变化以及全球财富的分配不均。随着全球增长停滞,劳动力供大于求,许多国家开始“向内看”,有意回避全球化政策,因此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有所抬头。

全球化促使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与信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进行碰撞。过去的人们将其视为巨大的机遇,但是如今,更多的人觉得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威胁。

如何感知这种威胁,可以决定其作出何种决策,先从国家层面着手,再转向个人层面,或者相反。许多国家正处在十字路口,无论往哪个方向走,往前跨一步都面临重重风险。很显然,如果在世界范围内就这一问题进行公投,便有可能出现英国脱欧这样的局面,相关国家也注定要承担随之而来的一切后果。

我们必须扪心自问,如果全球化是20世纪的特征,那么21世纪的特征是什么?

无疑,这一问题与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北京论坛的宗旨是实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在推动社会发展,构建更加互联、更加繁荣的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出哪些贡献?我们无法以史为镜,不能从过去找寻经验教训。

亚投行作为新成立的多边开发银行,致力于通过调动成员国的政府及人民的参与,来解决发展问题。在当前全球局势不稳定的背景下,这一宗旨愈发关键。这一问题不仅与我们的战略息息相关,而且关系着我们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如何为推动全球和地区一体化作出贡献,并为我们的成员国带来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不会落下任何一个成员国 或社会阶层,或让其陷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不可否认,全球化尚未给所有的参与国家带来益处,而全球化进程中利益的重新分配需建立在更加公正、公平的基础之上。但是问题并不出在全球化本身,而是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治理与一体化。

管理变革的包容性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广泛参与,搭建一个供各方轮番登场的舞台,从而确保适当的一体化。迄今为止,有些国家还无法共享全球发展成果,这反应出他们缺乏与世界的互联。对于一些不幸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国家而言,麻烦的根源不是过度的一体化,而是一体化还不够。我们不能去寻求“U”型发展。采用正确的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勇往直 前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要采用正确的方法首先就必须承认,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各不相同。在不同的国家实施定制化的发展方法是有因可循的。这是多边开发银行和双边援助机构在努力拥抱边缘化国家时面临的主要挑战。尽管如此,普遍认为投资基础设施是实现最终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和亚洲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已经证明,通过投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带动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使8亿人口脱离了贫困,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基础设施投资所带动的具有广泛意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此背景下,亚投行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且已经确定了其在多边开发银行中的专属位 置。亚投行创建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和其他一些生产性行业来实现更高程度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性的合作,进而促进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发展。

为实现这一结果,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探索新的、能够满足各个国家不同需求的发展理念。我们拥有雄厚的发展基础。亚投行75%的股份都被亚洲成员国所持有,我们的大部分成员都是发展中国家。亚投行是历史上首个在亚洲区域成立的开发银行,我们的大多数股东可以运用各自的知识与经验、用亚洲的方式来解决各自的问题,并满足各自的需求。

仅有一个全新的使命是不够的,只有借助创新型方法解决21世纪的各类问题,我们的使命才能变为现实。我们将促进紧密合作,快速推进项目进程,同时避免对外界环境或社会标准构成损害。我们致力于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向客户交付及时的解决方案。

21世纪的成功离不开合作。亚投行已经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开展了密切的合作,并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都建立了共同融资项目。

亚投行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在试运行的10个月时间里,我们的董事会已经批准了8亿2 千9百万美元投资量,投资了包括与其他机构的联合融资项目在内的六大项目。由此,预计在2016年我们可以顺利完成12亿美元的项目体量。

我们的进展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均决定以创始成员国的身份加入亚投行,表明了他们对亚投行的宗旨,包括其治理结构,以及其作为新的多边金融机构的前景的信心。这将有助于我们取得积极的发展成果。

我可以自豪地说,亚投行第一年的运营状况、客户需求以及与众多利益相关方的接洽,均完全符合亚投行的成立初衷。

作为七大工业国(G7)成员之一,加拿大的有意加盟是对亚投行管理层投下的又一张信心票。包括加拿大在内,已经有超过25个国家有意向加入亚投行,表明我们已经着手实现自己设立的目标。

未来几年,亚投行必须制定可行战略,证明其能够处理股东提出的任务,并带来附加价值。我们将秉承及时高效、成本效益、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向客户提供融资和解决方案。

亚投行成立了一个由拥有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世界知名专家组成的国际顾问小组,通过其指导制定相关政策。专家小组的投入,结合股东及利益相关方的反馈,帮助我们形成了日益清晰的重点主题:建设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实现各国的互联互通,以及动员私人资本。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亚投行能够在推动可持续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成员国践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承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投入精力:招募和培养拥有相关专长的员工;鼓励创新;以及,将自身不断发展并定位为可持续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值得信赖的中间人、知识和专业技能专家。

亚投行将优先考虑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机遇。我们预测,连通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日 益增加,涵盖公路与铁路、港口、能源管道以及电信领域,跨越中亚大陆及东南亚、南亚、中东和其他地区的海上航路。

鉴于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高涨,亚投行正在寻求调动私人资本的解决方案。 2017年,我们将制定激励私人资本的有效方案,其中包括招募拥有丰富的私营部门投资经验的高管。这也将有助于亚投行建立自己的私营部门通道、合作伙伴关系及网络。此外,我 们还将注重为该地区的员工提供工具及培训。

当然,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主权政府、其他多边开发银行,以及私营部门等合作伙伴 的大力支持。最近几十年,不管是国家、开发银行还是个人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实现最好的成果。

亚投行建立在“只有互联互通,世界才能更加美好”的信念之上,让我们携手共进,继往开来,把握机遇,实现21世纪的共同繁荣。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