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
第十届、十一届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第十二届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北京论坛高端顾问委员会主席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学者,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第十七届“北京论坛”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如期举办。在这里,我首先向北京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嘉宾和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
本届北京论坛是在特殊时期举办的。论坛以“疫情重袭下的全球化新挑战和新机遇”为主题,契合当前世界发展形势,紧扣各国普遍关切的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疫情暴发后,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在中国人民抗击疫情期间,国际社会纷纷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以各种方式向中国人民表达真诚问候,提供宝贵支持。对此,我们向世界各国的友好人士致以诚挚的感谢!
同时,我们对疫情给各国人民带来的苦难感同身受,对被病魔夺去生命的人们深感痛惜,向正在争分夺秒抗击疫情、抢救生命的人们深表敬意,向不幸感染病毒、正在接受治疗的人们表示诚挚的祝福!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性威胁和挑战,特别是当前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继续承受着下行压力,如何以更包容的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瑰丽梦想与严峻挑战交织中,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形成更强有力的全球性应对,携手破解全球治理难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全人类共同的时代课题。
前不久,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提出要“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中国的市场规模和容量将不断扩大,从而为世界各国进入中国市场、分享中国机遇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中国真诚地希望与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福祉、共有机遇。
今天,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为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贡献思想和智慧的火花,这充分表明促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是我们共有的美好心愿。
我们要以心相交、以诚相待,筑牢国际交往的紧密纽带。在这次共同抗疫的关键时刻,国际社会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有力地说明,“病毒无国界、全球共命运”,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面向未来,我们相信,只要带着对不同文明的真诚与敬意,彼此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等互动,必然能减少偏见和误解,缩小差异与隔阂,增进互信和友谊,更好地推进合作与发展。
我们要教育引领、深化交往,发挥高等院校的使命担当。大学是人类文明的灯塔,是各行业、各领域全球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高校积极创新交流方式。比如,北京大学与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召开抗疫视频会议,向剑桥大学、盖伊医院、圣托马斯医院、密西根大学医院捐赠防疫物资,翻译我国最权威的新冠病毒防控和治疗文献,与众多知名大学和机构共同构建“全球顶级专家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联盟”,积极推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可以说,大学的作用在疫情期间得到全方位突显。希望各国大学能够进一步促进文化互学互鉴,组织更多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开展高水平科学联合攻关,致力于解决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我们要面向未来、打牢根基,培养青年一代的深厚情谊。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各国青年一代拥有深厚友谊,人类社会就有光明前途,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我们要用长远的眼光推动更多青年成长成才,主动运用新技术、创设新平台、建立新机制,促进各国青年跨越时空阻隔、真诚沟通交流,形成对和平、发展、平等、共享的共识,携手追求和实现人类合作发展、共同进步的美好愿景。
女士们,先生们,
未来的世界走向何方,新的全球化面临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这些都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也向各位专家学者提出了振聋发聩的时代课题。我由衷希望北京论坛(2020)能聚焦全球发展,从多角度、多领域寻找各国间的合作共赢、文明互鉴之道,为未来播种、为明天耕耘,为建设一个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不断创造新的智慧之光!
衷心祝愿“北京论坛(2020)”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