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北京论坛(2012)企业家分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盛大拉开帷幕。剑桥大学出版社总裁潘仕勋、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长林毅夫教授等出席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商界精英3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经济新格局下企业家的角色、责任和精神,致力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经济的共同繁荣。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北大常务副校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吴志攀,北京大学副校长刘伟等校领导出席了论坛。 上午的论坛由北大校友、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羽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首席经济学家刘伟教授首先代表北京大学向来宾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北京论坛的成立和发展。刘伟教授同时指出,作为世界经济新格局中最为基础的力量,企业家们应当继续担任推动社会发展的先锋角色。他引用北京大学老校长蒋梦麟“一曰能行,二曰能思”的话,对北大的企业家们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怀抱舍我其谁、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随后,来自中、英、韩三国的杰出企业家为现场嘉宾呈献了一场思想的盛宴。北京大学企业家俱乐部发起理事、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总结了金融危机以来紧迫的国际形势、产能过剩的国内现状,也表达了民营企业家在企业转型中的迷茫与压力,但他对中国未来的经济、民营企业家自身的生存竞争能力充满了自信,同时表示北大企业家不能失去梦想和社会担当精神。来自英国的剑桥大学出版社总裁潘仕勋则指出,在激烈的国际商业竞争中,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不仅仅是企业的选择,更是社会对企业责任的明确要求,在商业各利益体之间开展对话、在企业中融入社会责任,已经毋庸置疑。在充分肯定企业的社会责任后,韩国SK集团董事长崔泰源从SK集团多年的社会企业实践出发,和与会者分享了企业创造社会价值的可行途径,崔泰源先生简要介绍了SK集团与政府合作的“快乐饭盒”项目,子公司改组成的社会企业MRO公司和“世上平台”项目,阐述了社会企业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人才短缺、资金来源不稳定、经营专业知识缺乏等困难,最后引用中国成语“孤掌难鸣”来号召世界企业携手共进,互相学习交流。 正当论坛讨论如火如荼地进行时,特意从其他会场赶来的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把现场的气氛引向了高潮。朱善璐书记向与会者重申了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决心,并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迈向这一目标的分阶段规划。他表示,北京大学将争取于2018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进一步提高实力与影响力,2048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最后,论坛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的发言压轴。林毅夫先生在详实的经济数据支持下,总结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陷入低收入陷阱,而发达国家则出现长期增长乏力、高失业率、高政府负债的困境。新挑战下只有具备新思维才能有新出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需要视乎自身的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完善市场经济,形成有为的政府,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目标;发达国家则不能抱残守缺,而应具备全球视野,由政府创造能够提高社会生产率的需求,才能走出当下困境。林毅夫教授进一步指出,只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互赢互助,才能真正实现北京论坛的主题――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